無意間看到PTT上面的文章
還我更想看這部片了... 雖然已經過了很久
 
-------------------------------------------------------------------
又是一個夏天的故事。
                                                                               
看完了書,心裡有種聲音催促著我去看電影。
                                                                               
小說跟電影的敘述方式不一樣,內容也有些微的不同;電影沒有結局,小說則有,而且在
我沒意識到的時候結束,結束的很突然,讓人不是難過,而是一種類似心悸的感覺。看完
小說很悶很悶,但看完電影還好,話說如此,如果要我二選一,我還是很推小說,也許那
比較像是真實,也比較像是這個社會裡的好結局--死了,了無牽掛的。
                                                                               
讓我說說,關於這個故事。一個行星恆星與慧星的故事。
                                                                               
「行星繞著恆星打轉,慧星則劃過天空,稍縱即逝。
  好像是這樣的,向定律般我們不需思考卻遲早知曉;在我的記憶裡,還真的有過人是像
  恆星般永遠都是眾人的焦點,也有過朋友,如行星般總是圍繞著我們,陪我們經歷青春
  的悲歡離合;更不用說我們都討論過的那個女生,一夜之間突然成為我們共通的話題,
  又突然如慧星般消失在我們賴活的無聊日子中。」
                                                                               
從小到大,我從恆星變成行星;這樣的選擇,也許是命運,也許是故意。小時候,可能因
為功課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當班長,轉阿轉的不是我,也不能體會恆星的心情。國中開
始,某些關係讓我不想再成為焦點,裝瘋賣傻也許才能和大家成為朋友是那時候的以為,
雖然這種作法雖然成功讓我跟一些小時候無法想像的朋友們混在一起,但也讓我偶而會失
去自我。
                                                                               
這還不是恆星,我想。
                                                                               
真正的恆星期,是在高中的時候。我永遠記得那個女孩,永遠記得我們曾經吃過的麥當勞
,21世紀;走過的大安森林公園,指引回家的十字架;在IKEA樓下餐廳算過的數學題目,
在台大排球場的星期六早晨...;那陣子我發瘋似的追逐著那顆恆星,但後來恆星走了,留
下我,在原地轉阿轉阿轉,小人物的悲劇吧!我想。
                                                                               
所以後來我選擇了一顆恆星,當她的行星;他也選擇了我當她的恆星,成為我的行星。這
是友誼,也是陪伴。也許這樣的人有過幾個,但能夠持續照亮的,只有友誼,只有妳。
                                                                               
而在之前以及往後的日子中,我則同時不停的扮演著慧星的角色,一次次的劃過天空,在
某些人的記憶裡閃爍。但如果我的行星消失了(如書中的結局),或是慧星撞走了行星(電影
中的也是書中的曾經),那我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會跟我一樣,開始喃喃自語,自己對自己說話。
或許康正行曾經會,或許杜慧嘉也有過。
我想,是當我終於長大了之後,才終於意識到了『孤獨』這件事情。
為功課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當班長,轉阿轉的不是我,也不能體會恆星的心情。國中開
始,某些關係讓我不想再成為焦點,裝瘋賣傻也許才能和大家成為朋友是那時候的以為,
雖然這種作法雖然成功讓我跟一些小時候無法想像的朋友們混在一起,但也讓我偶而會失
去自我。
                                                                               
這還不是恆星,我想。
                                                                               
真正的恆星期,是在高中的時候。我永遠記得那個女孩,永遠記得我們曾經吃過的麥當勞
,21世紀;走過的大安森林公園,指引回家的十字架;在IKEA樓下餐廳算過的數學題目,
在台大排球場的星期六早晨...;那陣子我發瘋似的追逐著那顆恆星,但後來恆星走了,留
下我,在原地轉阿轉阿轉,小人物的悲劇吧!我想。
                                                                               
所以後來我選擇了一顆恆星,當她的行星;他也選擇了我當她的恆星,成為我的行星。這
是友誼,也是陪伴。也許這樣的人有過幾個,但能夠持續照亮的,只有友誼,只有妳。

                                                                               
而在之前以及往後的日子中,我則同時不停的扮演著慧星的角色,一次次的劃過天空,在
某些人的記憶裡閃爍。但如果我的行星消失了(如書中的結局),或是慧星撞走了行星(電影
中的也是書中的曾經),那我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會跟我一樣,開始喃喃自語,自己對自己說話。
或許康正行曾經會,或許杜慧嘉也有過。
我想,是當我終於長大了之後,才終於意識到了『孤獨』這件事情。
我想,是因為我們太需要有一個人陪,才會不斷試圖想說那些關於自己的獨白。
我想,原來這就是『懷念』的感覺,懷念一個曾經愛過的人。
當我開始學會懷念了,才終於有勇氣,跟他說一聲。
再見。」
 
--------------------------------------------------------------------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恆星
也能當個幸福快樂的行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陶小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